1、梁启超最著名的一段话摘抄
(1)、揭秘丨德国“清朝”小镇——金发碧眼自称“中国人”恭迎“皇帝”登基!
(2)、后来,因林长民父女均对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虑”,林徽因便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徐志摩随即转而追求京城有名的交际花、北京大学教授王庚的妻子陆小曼。
(3)、即使林徽因嫁入梁家,梁启超还是根据两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与相处情况谆谆教诲梁思成夫妇:
(4)、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5)、1920年,梁启超欧游归来,将欧洲游记、心得整理成《欧游心影录》,通过对战后欧洲的观察,表达对中西文化的看点。
(6)、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7)、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8)、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
(9)、做学问原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10)、梁启超似乎早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量无极限,以至于他1927年8月29日很明确告诉梁思成:“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这不是大夸海口,而是他的自知与自信使然。为什么他会有这种自信?这就与我们所提骨灰级父亲修炼之道有关了。
(11)、他们到达东北时,张学良易帜数月,但仍匪患猖獗。
(12)、在长安东门外种瓜的召平,对着身边的妻子,戏逗自己的孩子,回忆禁卫森严的侯门之内歌舞杂沓、明珠撒地的盛况。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阿拉比被幽禁在斯里兰卡,与三两个看守的狱吏,或者前来拜访的好事的人,谈当年佩着短刀独自骑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大地,浴血奋战在海港、大楼,一声怒喝,令万国震惊恐惧的丰功伟业,起初高兴得拍桌子,继而拍大腿感叹,最后持镜自照。真可叹啊,满脸皱纹、牙齿落尽,白发正堪一把,已颓然衰老了!
(13)、1941年,梁思礼来到美国,然而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他因此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因此断了。
(14)、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
(15)、相对于梁思成,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显得不那么为公众所熟悉。但他却是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并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永还曾担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外,他还留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这样的经典传世。
(16)、再加上帝国主义欺凌软弱的中国,各种割地赔款导致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7)、接下来,说一说梁启超的几个子女中的其中三位。
(18)、他对子女们读书写字和选择学校、专业与职业等方面都给予了认真的指导,但他从不强迫命令,也不干涉子女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们也向他坦诚地诉说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而梁启超则对他们的全部困惑给以详尽的解答和真诚的鼓励。
(19)、在家书中,梁启超对子女们的为人、治学、立业等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他既当孩子们的慈父,又是导师、亲密的朋友。
(20)、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2、梁启超说的最有名的一句话
(1)、明确了“不做”的,作为父亲,梁启超对子女“要做”的事,也界定了方向。
(2)、新中国即将成立,所有要回国的同学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去台湾还是回大陆。他和进步的留学生们向往崭新的中国,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轮船,驶向了新中国。
(3)、梁启超认为,做官容易损坏人格,习染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职业。
(4)、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治天下也!
(5)、他提了三条,第一是常识,第二是专门知识,第三是判断力。从我们自身看,专业知识学得过多,但是常识欠缺,判断力也欠缺,也就是说一头一尾都没有,只有中间的专业知识,这是不足以让我们安身立命的。
(6)、同期稍后在北京大学教书的钱穆先生,也有相同的困扰。1930年代,他在北大教书,描写当时的情境,「持论稍近宋明,则侧目却步,指为非类,其不诋诃而揶揄之,为贤矣」。在大学里,讲儒家、讲孔子、讲王阳明,如果不把这些只当做知识,像宋明的儒者一样稍稍讲一些跟心性修养有关的工夫,哪怕就是一丢丢,也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当成是怪物一样,不被指着鼻子骂「死封建」就已经谢天谢地、算是遇到好心人了。(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7)、1920年代,梁启超离开政界,专意学术,加入了清华。他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身处中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其本人又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即便过去了将近百年,那一段历史仍被人津津乐道。一谈起「民国大师」,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就是这四人在清华园里讲学论道、切磋琢磨的样子。
(8)、钱穆先生最后一句话:我要找的是义勇兵,不是研究生!
(9)、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9年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只有4岁多。但在梁思礼的心中,父亲的影响却伴随了他的一生。
(10)、1932年春天,梁思永在野外工作时患病,当时没有及时治疗,仍坚持工作,直到后来发起高烧,住进了协和医院,才知道已转成烈性肋膜炎。医生从他的胸部抽出四瓶水,颜色像啤酒一样。
(11)、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1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华学校讲义”本封面
(13)、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4)、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15)、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
(16)、本书收集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地理大势论》四种,精编精校,附有专业导读。
(17)、梁启超闻讯后,写信对徐志摩的草率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但徐志摩离意笃定,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便将恩师的规劝置之脑后。
(18)、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19)、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20)、别的不说,单看人家老梁家的九个孩子,个个成才,其中就有三位是院士,
3、梁启超最著名的一段话是什么
(1)、第二件能够锤炼人意志力的事,就是要练就抵御各种诱惑的本领,不被劣等欲望所牵制。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什么叫做劣等欲望?人偶尔玩一玩游戏,这是一种放松方式。如果沉迷在游戏里,可能就变成了劣等的欲望。
(2)、这样一个孩子,跟家庭培养的关系,一眼可知。
(3)、是的,那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嫉妒:一个高学历的妈妈,在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岗位上从事教育工作,所从事的工作中学到的内容能直接转化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验,还有父母的得力帮助与丈夫的给力支持。什么叫完美?大概这就可以算得上吧?
(4)、《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的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分《文集》、《专集》两部分,该作品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
(5)、这一段话非常重要,给今天的家长们一个启发。“知育”教人“不惑”,拥有不被迷惑的判断力,在伪命题面前要能够明辨是非。“情育”教人“不忧”,怀有一种乐观、辽阔的心胸,放得下那些由斤斤计较得来的忧愁。而“意育”教人“不惧”,遇事不恐惧、不畏惧,培育坚毅的意志力。
(6)、昨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又割去十座城,处处穷得鼠雀不见踪影,夜夜扰得鸡犬不得安宁。全国的土地财产,已成为别人怀中的肥肉;四万万父兄同胞,已成注名于他人户册上的奴隶,这难道不就象“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人一样吗?可悲啊,请君莫说当年事,衰老憔悴的光阴不忍目睹!象束手待毙的楚囚相对,孤单地自顾垂危的身影,性命险危,可谓朝不保夕,国家成为等死的国家,国民成为等死的国民。万事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一切都听凭他人作弄,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7)、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8)、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候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9)、他是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古建筑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
(10)、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11)、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
(12)、不过,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50岁的梁启超已经不是最能在社会上鼓动风潮、赢得青年学生的支持的意见领袖了,胡适才是。
(13)、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想外面留学生两三个月不接家信不算奇怪。我进医院有三个礼拜了,再不写信,你们又不知道怎样抱怨了,所以乘今天过年时,和你们谈谈。
(14)、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
(15)、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16)、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7)、倘若有人问佛教经典全藏八千卷,能用一句话包括它吗?我便毫不迟疑答道:“无我,无所。”再省略也可以仅回答两个字:“无我。”因为“我”既“无”,“我所”不消说也无了。
(18)、对于治学,相对于成功与否,梁启超更看重的是治学的态度。在给梁思成、梁思永的信中,他写道:“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19)、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20)、与梁启超同时代的人当中,康有为敢想敢干,手创孔教会,一心一意要把儒家改造成独立的宗教,从来未入大学。章太炎壁立千仞,促成革命、缔造民国,同乡蔡元培请他去北大教书,章太炎弃如敝履,晚年也拒绝了蒋介石入幕之请,隐居苏州,自办「国学讲习会」。马一浮先生被称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也曾收到蔡元培邀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的聘书,回应以「礼闻来学,未闻往教」,后来自办复性书院(参见〈马一浮大师的儒者之路〉)。钱穆先生确在大学任教多年,但因与胡适、傅斯年等学术界主流不合,抗战后被北大拒聘,后来旅居港台,更未入台湾大学一步,在素书楼设帐敷教,直称自己找的是义勇兵,不是研究生(参见〈钱穆先生最后一句话:我要找的是义勇兵,不是研究生!〉)。
4、梁启超经典
(1)、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2)、辛亥革命前,在革命派论战中,人们写作辩论都用古文,于是老梁转眼珠一想,这多麻烦,俺要进行文字革命,让大家自由解放!
(3)、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份,这三部份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4)、原文如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人者,为友为邻。
(5)、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6)、在清华,梁启超把王阳明的工夫掰开揉碎了一遍又一遍地讲,讲什么是知行合讲什么是致良知,尤其讲怎么用阳明的工夫超越现实的苦难。只是,对于梁启超来说,现实实在是太过残酷。历史进入到了1920年代,他已经从舞台的中心退到了边缘。当年一呼百应,而今却是少数中的少数。在青年学生心中,他早就从当年那个奔走疾呼的进步领袖,蜕变成了陈腐迂阔的道学先生。更有甚者,直接说梁教授真是迂阔,越活越抽抽。
(7)、该书由《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陶渊明》《情圣杜甫》组成。
(8)、就象那乞丐拾到金子一锭,虽然轰隆隆的响雷盘旋在他的头顶上,而双手仍紧抱着他装钱的囊袋,其他的事情就不是他想顾及,不是他想知道,不是他想听到的了。在这个时候你告诉他要亡国了,要瓜分了,他怎么会跟从你听这些消息,怎么会跟从你相信这些消息!即使果真亡了,果真被瓜分了,而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八十岁了,但只求这一两年之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地过了一世了!如果不得已,就割让两三个省的土地双手献上以示恭贺敬礼,以换取我几个衙门;卖几百万人民作为仆人奴隶,以赎取我一条老命,有什么不可?有什么难办?真是可悲啊!
(9)、梁启超生于有点功名的半耕半读家庭,从小便显示出了双鱼座的特点,有才且多情,他的几段情史这里暂且不论,“有才任性”是他的标志,
(10)、“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
(11)、“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彼宜从实际上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
(12)、梁思忠,三子,曾任国名d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逝。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
(14)、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15)、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16)、梁启超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儿孙,培育了梁氏一家的“满门俊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成功的育儿佳话,现在的什么“虎妈”啦,“狼爸”啦跟人家一比简直弱爆。
(17)、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8)、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9)、后来,梁思成与留学时的同学合作,成立了“梁陈童蔡营造事务所”,承接了吉林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锦州分校校舍的设计工程,梁思成和林徽因还合作设计了一座名叫“肖何园”的公园,以及当地一些军阀官僚的宅第。
(20)、(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恐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5、梁启超的一句话
(1)、其中有4句话,特别想说给我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