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2)、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5)、 前因后果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向老师讨教。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7)、(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8)、(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1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8)、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关于孔孑的名言
(1)、(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2)、(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7)、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9)、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1)、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12)、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13)、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15)、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1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8)、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9)、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2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关于孔子的明言
(1)、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4)、"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6)、(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1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1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13)、(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解读:最好的教育,也许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久远。
(18)、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19)、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论语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3)、(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7)、d的10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9)、“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1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1)、(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2)、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14)、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倦怠,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呢?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17)、子曰:“君子道者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18)、(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20)、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5、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论语摘抄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2)、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3)、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6)、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7)、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只要他看见利益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危难便愿意付出生命,长期过穷困的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完人了。
(10)、(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1)、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12)、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答: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
(1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17)、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1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9)、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4)、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6)、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9)、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答: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7)、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8)、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9)、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20)、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6)、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答: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0)、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1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1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2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2)、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6)、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7)、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