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颢程颐出生地在何处?
(1)、《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2)、由于书院内曾有住户,所以四院院内堆满了杂物,现今院内的住户已经搬出,东西两间侧方已经无人居住,院内西边的屋子二楼的楼梯口因为被杂物阻塞而很难上去二楼。据传,院内的西屋曾被抗日战争牺盟会驻扎过。
(3)、李之才的老师是穆修、穆修的老师是种放,种放的老师是陈抟。
(4)、从宽泛的意思上来说,站立就意味着一种存在,所以“立”还有存在的意思。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站立在一起,也就意味着不能共存,即所谓“势不两立”。《战国策》里面说:“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唐代的柳宗元在《咏荆轲》里面说:“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三足鼎立”就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对峙存在。
(5)、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6)、据今尚保存在河南嵩县程村的碑刻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太尉文彦博鉴于程颐“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就在洛阳鸣皋镇的一个小村庄拨了一块土地,专门为他建修了一座“伊皋书院”,让他在此讲学近20年。
(7)、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8)、“立”最初是站立的意思。北宋的晏几道在《临江仙》里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南宋戴复古的《江村晚眺》里说:“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清代的纳兰性德也在《山花子》里说:“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现在我们所说的“鹤立鸡群”“亭亭玉立”,都是这个意思。
(9)、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10)、由此看来,顾颉刚的“颉”,标准的读音,应为“xié”。
(11)、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2)、新高考从浙江“三位一体”到北京“四海一家”
(13)、民间总有几个胎剩下一个特别聪明的说法,邵雍早早就是个神童。生下来,一头黑发,牙齿齐全,开口叫妈妈。不得了。
(14)、明道二年(1033年)癸酉,程颐出生。程颐自幼小聪明,十四五岁时,与哥哥程颢同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15)、就这样经常有神出鬼没的预测,街坊百姓,小吏大官渐渐都听到邵先生的名头,许多官员都拜他为师。
(16)、《程颐传》曰:“襦当作濡,谓渗漏也.舟有罅(xia)漏,则塞以衣铷."
(17)、元符元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迁程颐至峡州(今河南三门峡),短暂恢复其官位。
(18)、(小组内合作,总结全文的论证思路)(课堂完成)
(19)、或许真的如此。在二程兄弟的论著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这位启蒙老师的存在。相反,兄弟二人多次强调自己学说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比如程颢就曾说:“吾学虽有收受,天理二字确实自家体贴出来。”
(20)、(资料)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2、程颢程颐怎么读
(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3)、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4)、而当提到“理学家”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种严肃、刻板,甚至有点不解风情这样的一个感觉。但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程颢的这首诗。
(5)、邵雍不但能预测自己,连身后事也不例外,前面说到小欧的事大家知道吧。
(6)、接着: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
(7)、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
(8)、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给邵先生的谥号为“康节”。
(9)、诗歌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成,风格自然明快。甚至可能会带给人一种平谈无奇的感觉。但反复咀嚼,你会喜欢上它。其实,好多诗都是这样,越是反复咀嚼,就越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10)、邵雍的回答正是他宽厚待人、替人解忧的思想。
(11)、(举例造句): 以当清夜闻钟,发人深省。《虞初新志·金忠洁公传评》
(1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13)、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14)、邵雍游历洛阳,对这儿灵山秀水、深厚的人文精神印象极好。
(15)、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16)、中国古代,有个谥号,是用于皇帝、皇后、名臣名将。
(17)、一次他儿子到洛阳去,欧阳修特别交待:“你一定要代表我去拜会邵先生。”
(18)、颉(xié):动词,鸟飞向上。颃(hang):鸟飞向下。
(19)、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20)、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3、程颢程颐的拼音
(1)、本是师徒的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关系为何走向破裂?
(2)、站着处理一件事情,意味着速度很快。所以“立”有立即、当即的意思。《史记》里面,刘邦从鸿门宴脱身回到军营,“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细节就足见刘邦在政治隐患面前的果断。一个人站着等候叫作立等,用来表示时间很短。照相的时候如果要求“立等可取”,可能要收取加急的费用。
(3)、但程颢见到后,马上认出这是“丁郎蛋”。并说:“丁郎,丁郎,下蛋四方。”程颐感到很奇怪,哥哥天天就坐在屋里看书,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程颢告诉他:“这一切,书里写得清清楚楚,你天天不看书,当然不会知道。”弟弟程颐从此深受感触,开始发奋读书,最后兄弟俩都成为了著名的理学家。
(4)、(解释):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5)、情意深长、语重情长、语重心长、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6)、(2)思考:此论据能否被篇首的论据调换呢。
(7)、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
(8)、 不管是浙江已实行的三位一体,还是北京要实行的四海一家,新高考都试图通过面试来考察考生的素质,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中国人太多,历史太长,人情伦理太浸入骨髓。如果没有良好的操作方案和健全的制度保证,那么执行起来,就很容易偏离设计者的初心。现在信息扩散的成本很低,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社会轩然大波。所以,如何在面试环节保持公正,或至少程序公正,至关重要。
(9)、比如我们熟悉的曹操,是魏武帝,刘备是汉昭烈帝,诸葛亮是忠武侯。
(10)、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11)、厚德载物: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又或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12)、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程颐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按旧例,程家世代为官,其父程珦享有荫庇子弟当官的特权,而程颐却把每次“任恩子”的机会让给了本家族的其他人,自己没出去做官,长期以“处士”的身分潜心于孔孟之道,并且又大量接收学生,从事讲学活动。
(13)、因为当时程颢和程颐一起居住在洛阳,因此他们的学说也被人们称为“洛学”,这也是北宋理学的基础。之后程颢又潜心教育,把自己的思想著成书册,并且用自己的毕生所得开设学庠,自己创造了一套打着“程颢”风格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书籍为课本,再加上自己对于儒学经典高深的理解,以让受教育者循天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14)、怀疑:你敢对“顾颉刚”中的“颉”的读音提出怀疑吗?
(15)、可事实上,纵览古今,很多师徒或师生关系并没有得以“善终”——有的日渐疏离,有的划清界限,有的甚至成为对头。
(16)、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起,程颐便基本上脱离了政治生活,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
(17)、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18)、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失败。由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推荐,程颐被授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团练推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等职。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书中说,河南隐逸之士程颐,博学好古,安于贫贱,恪守节操,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希望朝廷让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程颐没有接受任命。次年应诏入京,受命为崇政殿说书,其职务是教皇帝读书。当时的宋哲宗年幼,司马光等人推荐程颐教他读书,共目的是让宋哲宗不再奉行宋神宗的改革政策。程颐就职之前,就给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应重视“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养,还要经常接近品行高尚,敢于当面规劝君主之过失的臣僚。此外,他还提出,要让给皇帝讲书的侍讲官坐着讲,以示“等儒重道之心”(《二程集·论经筵事札子》)。上述建议,表现了自孔、孟以来,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宣扬“圣王之道”和以“帝王之师”自任的本色。就职以后,他经常以向皇帝讲书的机会,借题发挥,议论时政。由于他在君主面前,敢于“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这就一方面使其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读书人纷纷向他拜师问学,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对他的不满,有人指责程颐,要求把他“放还田里,以示典刑“(《道命录》)。在这种形势逼迫之下,他只好上书,自动要求辞职回乡。
(19)、按理说,像周敦颐和二程这样的名师高徒,应该会留下不少佳话吧?
(20)、程颐,字正叔,被世人称为伊川先生,与他的兄长程颢一样,同是北宋时期颇为著名的理学家与教育家。程颐从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慧,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和兄长程颢两人拜著名的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师。与程颢一样,程颐也自小就深受家学的熏陶影响,年少时就已胸怀大志,在政治思想上也因受到父亲的影响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4、程颢、程颐
(1)、宋代大儒,张子厚,名张载,出处是那句著名的“厚德载物”。读四声是对的。
(2)、《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3)、结果夫人生下双胞胎,活的是邵雍,死的是一个女胎。
(4)、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9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5)、“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6)、当然,除了台面上的d争,师徒三人在学术思想和道德主张上也存在一些分歧。其中最尖锐的一点是,二程在周敦颐的道德伦理基础上,加强了对妇女的道德约束,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并严厉批判妇女改嫁行为。而偏偏,周敦颐的母亲就是改嫁妇女,这,简直就是啪啪打老师的脸啊!
(7)、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精辟充分。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事理分析得透彻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程颐还相当重视教育,是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曾与兄长程颢一起四处讲学。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圣人,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还主张学习需要自我思考。
(9)、(拼音): fā rén shēn xǐng
(10)、程颢举进士入仕后,做了多年地方官,神宗继位后,他才被调到朝廷,担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然而不久,王安石开始变法。朝中反对者众多,程颢也是其一。有一回,王安石刚刚对异见者发完一通火,程颢迎着枪口来了,他慢悠悠地对王安石说:“商讨国家大事,可不是议论家长里短,您得平心静气地来听。”一番话让王安石羞愧不已。终究是政见不合,程颢一直未得重用,遂而远离朝堂。直到神宗去世后,反对变法者被重新起用,程颢才又得重用。然而这时的程颢已经病重,未及上路,便死于家中。
(11)、最后通过“戴震善问”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件。”的分论点。
(12)、大家出钱,替邵雍买了宅子田地,邵雍亲自耕作,自给自足,自号安乐先生,把宅子称“安乐窝”,十足隐士。
(13)、“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14)、《道德经》里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吕氏春秋》里强调,“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荀子甚至将“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师徒关系的理想模型。
(15)、学生时代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最单纯的。而校园之外,在那些涉及到资源和利益分配的行业,招揽徒弟常常意味着培养潜在对手,有些时候甚至会上演“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同行三分仇”的悲剧。
(16)、“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17)、怀疑:“载”是一个多音字,依据上文资料,检查阅读字典,你认为“载”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18)、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译文:先生每次讨论此事,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19)、个人以为,父母给孩子取名,总是偏向于寓意比较吉祥的意义,比如“颉xié,鸟飞向上”,或者干脆“仓颉造字”。而“仓颉”的“颉”,我们现在读音是念“jié”,而古代没有这个读音,只有(xié)的读音,因此一些搞训诂的人,就读“仓颉”为“cāngxié”。
(20)、程颐的祖先世代居住在中山博野县,高祖程羽在宋太宗时期任三司使,以辅翊功显,被皇帝赠予“太子少师”,赐宅第于京师开封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迁居河南府伊川县(今嵩县田湖镇程村),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亲程珦生于京师开封府泰宁坊,祖父程遹卒于黄陂县时,程珦刚年满二十岁。因无田园可以依靠,于是寄居在黄陂县,奉养母亲。天圣年间,宋仁宗念及太宗朝旧臣,录用旧臣子孙一人,程颐的父亲程珦被选中,任黄陂县、庐陵县县尉,又任兴国县县令,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来显贵官至上国柱,皇帝赐予京师泰宁坊宅第,遂再世居京师开封府。
5、程颐和程颢的拼音
(1)、邵雍不自觉地皱眉头,别人奇怪道:“先生哪儿不舒服,感觉您不高兴哟?”
(2)、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4)、他说:“这种时期,更是贤士大夫为国为民的关键时侯。新法苛刻,但只要宽一分,百姓就得一分好处。一味反对新法,出于个人意气就甩手不干,这是真的一点好处也没有。”
(5)、程门立雪,读音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6)、 明朝嘉靖十一年,考生林大钦的文章不符合写作规范,引起了考官的争议。都御史汪鈜对这份试卷不甚喜欢,评道:“安有答案无冒语者?”大学士张孚敬却喜欢,“此卷虽不尽符合格式,然而文字明快,可备皇上御览。”
(7)、但他不是算命先生,和那种江湖术士不同,属神仙般的人物。
(8)、周敦颐具体教授过二程什么,史料大多语焉不详。后人推测,周敦颐所传授的,应是其代表作《太极图》。这是周敦颐流传至今的极少数作品之历来被认为是周敦颐著述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开篇的“无极而太极”更是周敦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思考心得的核心阐释。
(9)、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10)、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11)、冬天黄昏,邻居来借东西,邵雍让儿子准备把斧头,一开门就递上。
(12)、聊天说话就是一整夜,大家都喜欢听邵先生讲人生,浅显明白,又回味无穷。
(13)、长大后开始读书,冬天不烧炭火取暖,夏天不摇扇子找凉。
(14)、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15)、杨时(1044—1130)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人,北宋学者、官吏。熙宁九年进士。
(16)、——司马光也是大道学先生,他从来尊称邵雍为兄长。
(17)、北宋有四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
(18)、这孙儿长大以后不成器,专干那些偷棺劫墓的勾当。
(19)、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24岁的程颐京师太学读书,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这篇文章受到胡瑗赏识,胡瑗授于程颐"处士"的身份。
(20)、戴震的学问就是从怀疑中产生的,这是一种积极的探寻学问的态度,相比于“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论据,这是一种积极探寻知识的态度,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分论点。所以戴震建立起清朝学术全盛时代的哲学,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说是新理学的建设——哲学的中兴。
(1)、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
(2)、富弼本来就佩服邵雍的学养,这下更加了解他的见识。
(3)、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在新、旧两d的斗争中,因新d再度执政,他仍被定为反对新d的“奸d”成员,贬到四川涪州(今四川绵阳市)。交地方官管制起来。后来,这种打击又累及于他的儿子和学生。
(4)、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5)、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件。
(6)、程颢其祖先历代仕宦,世代居住在中山府。先祖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高祖父程羽迁居河南府(今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宋仁宗录旧臣后代,程颢的父亲程珦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7)、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 四书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