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墨家学说在中国无法盛行
(1)、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2)、秦汉之际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上各项制度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统治者想实现统一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统一。
(3)、墨子和墨家:以自然科学为核心的思想被视为社会思想学派的异端
(4)、墨家之所以消亡,既由于思想太过超前,也因为当时封建制度无法改变。墨家大部分都是底层人士,在举手反抗、反驳贵族利益的同时,也给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5)、各种思想都有自身特点,如果不能反映当时的时代需求,如超前、滞后等都会让这种学派逐渐消失。
(6)、墨子的理想很丰满,而墨家的实践,也很执着。他们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去做了。
(7)、所谓兼爱,则是无差别的爱,如果你身上只有一个馒头,母亲饿了、街上看到的乞丐也饿了,这两人同时在你面前,那么你得将这个馒头掰开,一人一半。同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8)、这样一来,道儒法三家,都通过这种统一的讲理的标准,给天下提供了一套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家不是喜欢争吗?不要乱争,要凭本事吃饭才是硬道理,吃自己该吃的那份,不要抢别人的,否则就法办。这样一来的话,大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有了标准和规范,争乱的问题就解决了。
(9)、墨家创始人墨子所主张的思想跟当时的儒家是不一样的。这让儒家的每一代老大都会觉得是处处在作对。但事实是怎么样,司马迁都不能告知我们。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讲天道,但墨子却能把理想成为天所赐。我们说这两个人一直都是在唱着“反调”。后来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大大出现,但是对于墨家来说,却没有很多人追随。我们先看下以前的环境,大家处于战乱中,对于权力的争夺中,谁会愿意吃苦为乐。我们说墨家在这个时候提倡这个虽然有着极大的远见,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自然也不会圈粉。
(10)、墨家思想则比较宗 教化,有着严格的宗 教意识和宗 教仪式,就像是一个苦行僧,需要无条件的付出和为他人分忧。墨家的思想完全建立在利他的结构上,在整个人类没有全部达到理想的快乐之前,他们绝对不单独快乐。
(11)、这样一来,道儒法三家,都通过这种统一的讲理的标准,给天下提供了一套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家不是喜欢争吗?不要乱争,要凭本事吃饭才是硬道理,吃自己该吃的那份,不要抢别人的,否则就法办。这样一来的话,大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有了标准和规范,争乱的问题就解决了。
(12)、但是政治是一直存在的,这种科学思想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晦涩难懂的,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在社会上传播,所以其最终在战国时期兴盛了一把之后,最终还是走向衰落了。
(13)、实际上,墨家很多提法与公元前形成的那批宗教差不太多。
(14)、士大夫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但也仅仅是忧,咱们感情上可以忧,而生活上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15)、因而我们所说的墨家思想从创立之初就是站在现实的角度,为百姓谋福利的一个思想学派的主张,而为什么也没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呢?
(16)、秦始皇焚书坑儒,除了法家思想可以流行,其它的什么儒家道家纵横家著作都在焚烧范围之内。当然了类似农书医书之类的科学著作还可以保留。可是那个时候也没有基本科技书籍呀。从此“百家争鸣”的时代成为历史遗迹。这是为了禁锢人的思想。
(17)、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又积极意义,但礼乐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文化条件下难以实行。
(18)、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子死后,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综合看来,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大概有以下几点:
(19)、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类似欧州出现的神权高于皇权的局面。
(20)、(国学风)为何说“徽剧乃京剧之母,没有徽剧就没有京剧”呢?
2、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了
(1)、在儒家看来,为什么有的人封官加爵呢?而其他人就没有呢?因为他德行高,他功劳大,天子赏赐给他的就比较多,这个做法同样也很讲理很公平,大家都服天子,天子论功行赏,人人都是凭本事生存,凭本事吃饭。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这也是很公平的。
(2)、樊迟,是除宰我之外,另一个让孔子伤脑筋的学生。他不仅什么都问,而且刨根问底,直指似乎显而易见的抽象大词。
(3)、这种思想当然是当权统治者所乐于见到的和维护的,即便刘邦这样往儒士帽子里撒尿的流氓头子,在取得权力之前对儒家是如此反感,却在掌权之后因为儒家的“礼制“而大叫:“原来这才是做皇帝的滋味。”
(4)、正如樊迟追问孔子一样,我们也要追问一下墨子:何为兼爱?或者说,兼爱的源头是哪里?
(5)、墨家思想一方面迎合不了这些原本就不知人间疾苦的上层统治者的想法,另一方面只有社会底层人士的坚持,没有统治者或者说是社会势力的助力,其最终的隐匿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6)、但是,理论问题,不仅需要细腻推敲,还要往往要玩到烧脑的层面。所以,我们必须拿出“樊迟问仁”的精神,反复追问、反复推敲。
(7)、老子的《道德经》虽然玄之又玄,高深莫测,但是仅限于少数极有智慧的人之间的高谈阔论之用。形成不了制度,更无法与社会现实结合,产生实效。墨子的思想,是中国宗教的萌芽,真正哲学中的逻辑学与认识论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最早的民主政治的开端,还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始祖。
(8)、为了垄断人和鬼神的沟通,阻隔人和天的直接沟通,墨子还宣称,天命说是不对的,即便人与天相合了,也不会让人获得美好的结果。这样的话,天的意志和天对天下的主宰权,就委托给了墨家,而且还给封印了,墨子就成了天下的大祭司,神权控制一切,包括凌驾于王权之上。
(9)、在墨子时代,周朝的宗法社会趋于瓦解,天子的权威沦丧,国家与国家之间征战不已,平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重大的损失。墨子出身贱人,起而反对封建的贵族政治,身体力行地传扬一种平民哲学以及和平主义精神。所以,墨家提倡的十大理论就是墨家整个思想的总纲领。譬如说,墨家认为战争于平民有损无益,所以提倡“非攻”。那么“非攻”要怎么样来行之?就提倡“兼爱”。当时贵族把持社会阶层流通的管道,平民没有机会上升,所以他们又提倡要“尚贤”,要选贤以能。同时,各个国家之间政令不统“非攻”的精神没办法得到一个统一的宣导,所以他们又提倡“尚同”。当时的贵族生活非常淫乱和奢侈,苛严而厉民,于社会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毫无益处,所以墨子又提倡“非礼”、“非乐”、“节用”和“节葬”。可以说,墨子是彼时平民阶层的代言人,他的行动和主张可以视为对封建贵族政治以及儒家学派的一场思想抗争。这对于大国止战非攻、贵族节俭节用、平民阶层兼爱利他,均起到了一个先导性的表率性的作用。
(10)、因为墨家思想虽有许多先进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思想,但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不能迎合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百姓的思想追求。
(11)、救助弱国,上刀山下火海,这些弟子也在所不惜,非常可怕。为了让其不在民间传播,不少国家甚至抵制墨家学说。
(12)、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13)、墨家那一套能作为政治纲领出现吗?别玩理想社会,历史曾经出现过,大都死得很惨。
(14)、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15)、从现在来看,真正传承墨家具体思想的,当世恐怕真的没有,但墨家的一些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16)、墨子的学问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学科。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企及的。墨子的逻辑学墨辩、印度的因明学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古典逻辑。
(17)、第秦汉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专制取向。秦朝统一得益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始皇建立秦国后仍奉行法家那套刑法森严的制度。
(18)、先讲一个或许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勇敢与智慧成功地制止大国进犯小国的事。
(19)、墨家严密的组织也是导致他们消亡的原因之一。从墨家的十大主张我们可以看出,成为一个真正的墨家学者对道德要求是相当的高。不仅如此,严厉的规则、艰苦的生活以及身体力行的战斗都不如儒家思想让人容易接受。
(20)、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
3、为什么墨家不被统治者采用
(1)、当时人们在思想价值取向上的选择范围似乎很小,只有三家,即“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孟子·尽心下》)
(2)、非乐。墨子极其反对过度的奢靡的儒家礼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舞声方向走,立马要求掉头。这一点与孔子看到鲁国大臣季氏在自己家里摆“八佾舞”会大发雷霆,叫出“是可忍,孰不可忍”大不相同,等级森严的礼仪乐队,只是劳民伤财而已,一定会败坏社会风气。
(3)、墨家组织严密,是个有组织领袖学派。其领袖也就是“巨子”,据已故中国现代史学家方授楚考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也有史学家认为,从《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3人,分别是孟胜、田襄子、腹䵍。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须推行墨家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这种为官做法肯定与朝政政策不符合。墨者为官,也不会受到朝廷欢迎。
(4)、但,推到这一步,还不够。这算是方法论层面,即怎么做。刨根问底就要追到世界观层面,即是什么。
(5)、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
(6)、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7)、但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主张不一定适应以后的社会。
(8)、我们先从墨家主要的思想主张来看墨家消亡的主要原因。
(9)、墨家解决公共事务价值分歧的知识论方案,有“言必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10)、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11)、以科学思想而不是政治思想文明,成为"绝学"
(12)、当然墨家的思想理论有其价值所在,它以整个社会的善为出发点,将下层人民的利益都考虑在内,身份低微的下层人民很期待墨家制度的建立。
(13)、但墨家同时又承认君臣民之间的阶级关系,这样一来就与“兼爱”当中的天下平等互相矛盾了。
(14)、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15)、直接的原因,是统治者不赞成,老百姓也不愿意。统治者不赞成,好理解。
(16)、为了垄断人和鬼神的沟通,阻隔人和天的直接沟通,墨子还宣称,天命说是不对的,即便人与天相合了,也不会让人获得美好的结果。这样的话,天的意志和天对天下的主宰权,就委托给了墨家,而且还给封印了,墨子就成了天下的大祭司,神权控制一切,包括凌驾于王权之上。
(17)、墨子在创立墨家学派之前,一直是忠实的儒家思想的拥护者,就是因为他深入学习之后发现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18)、综上所述,墨家思想学派消失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是注定的和有迹可循的。
(19)、我们讲到这里,关于为什么墨家和杨朱两派会消失的问题,很多人应该都能心里有答案了。因为这两派学说,都无法解决问题,而且都不讲理,都走向了更极端的道路。所以,他们的消亡,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不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都会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20)、mr:但是,管仲之齐昙花一现。因为其利民又防民,只为齐王室。而美国却好像持久不衰,因为其无王室。
4、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思想
(1)、其技艺十分高超,甚至手艺在鲁班之上,在诸子文人和思想家里面,墨子也是唯一一个做工匠为生的。
(2)、在孟子看来,这是一个怎样的可怕社会啊,杨朱和墨子,他们俩,又是多么可怕的一对活宝啊。
(3)、但是,墨子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干家。他怎么说,就怎么干。甚至,墨子还有一大批追随者。
(4)、因此,墨子极力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与人性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因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必须有所作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有点公共意识,遇事只是抱怨自己命不好,而不去反思检讨自己,把一切都归为宿命,把人放到了一个完全被动态度,是不好的。
(5)、从墨家内部组织特点和自身发展因素看,墨家的苦修以及残酷严苛的组织制度是其以后式微重要因素。据史料记载,墨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墨家苦修,组织制度严苛。
(6)、郭鹏飞:属于天的叫做天志,属于人的叫做兼爱。因此墨家走向自然科学,不外乎是在人之外吧另外一个就是说人遵人道,也遵循自然法则。这个应该就说通了。敬人敬物敬天。中国人文,拔高人,贬低物,以至于自大到天地不尊,自我癫狂臆想的地步,这种轨迹与自然科学背道而驰。天天格物,不知自为劣等存在。比如爱玉者尊玉否?是爱玉还是爱人科学只有在人物平的时候出现。只说格物之特性,与科学文明之关系。并非整体概括,整体概括得另说。所以道学有科学的影子。如果回归人文那就另说了。
(7)、墨子提出,想要根治这天下大乱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而判断思想是否统一的标准,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也就是君主服从上天,国民才能服从君主。而判断君主到底有没有服从上天,则是看该国家一年是否有灾祸发生,如果风调雨顺,那就说明君主服从了上天;如果干旱洪涝,则说明君主没有服从上天,国民也就不能服从君主。
(8)、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墨子还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